关注我们
一座城市的产业,由无数微观市场主体组成。将它们连点成线成面,又将勾勒出怎样的产业发展图谱?日前召开的中共成都市委十四届三次全会,明确赋能高质量发展“新打法”——以科技创新引领加快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这是城市与企业的共鸣。
市委十四届三次全会凝聚共识、坚定信心、增强动力。在这样的共识与共鸣中,我们再次回过头梳理,极具代表性的科创型企业普遍关心什么?这些关注点,又如何被城市感知、布局与谋划?
天微电子工作人员正在进行研发
如何以企业为主体
加快科技成果应用场景建设?
曾孕育出交子的成都,历来不缺创新精神。2022年,成都市有效发明专利拥有量79593件,同比增长26%。数据表明,成都市科技成果产出丰硕,但科技成果本地转化率不高。如何打破“墙内开花墙外香”的问题,关键在以企业为主体,加快科技成果应用场景建设。
企业是经济活动的主要参与者、技术进步的主要推动者。
2022年成都国家高新技术企业总数达到1.15万家,同比增长45.5%;
2023年上半年,新增科创板上市企业2家,总数增至17家,居全国第7位;上半年入库国家科技型中小企业5033家,同比增长7%。全球创新指数(GII)排名全球第29位。
据智慧芽数据显示:平均每家成都科创板上市企业的专利申请量为232件,有效专利量为110件,授权发明专利量为54件,成都科创板上市企业“科创力”高于科创板整体水平。可以说,成都从来不缺创新主体。
如何推动这些创新主体最大限度地实现科技成果转化?
在“蓉创大调研”中,不少企业提出,“应用场景”是科技创新从“试验场”到“应用场”的关键。纵横无人机董事长任斌举例,成都提出打造“工业无人机第一城”,要实现这一目标,成都可在工业无人机应用方面进一步寻找突破口,逐步构建集无人机“研发—制造—运营”于一体的全产业链体系,探索智慧城市治理中工业无人机新场景新模式,发挥“成都造”“成都用”示范效应。
所谓“应用场景”,是指为科创企业的新技术、新产品和创新解决方案打造一个真实的应用示范机会。
智慧城市建设,正是企业创新实践的大舞台。成都数字经济企业见山科技通过数字孪生技术,研发的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公园城市知水系统”,在兴隆湖片区实现水质精准管控。想要一个城市进入高质量发展的“快车道”,肯定离不开其市场主体持续成长的活力,那么如何做到这一点?见山科技的答案十分简单——创新,在该公司CEO高旻看来,只有不断地提升企业产品的竞争力和创新力,企业才有可能拥有源源不断向前发展的动力。
来自企业的诉求有了回应,成都拿出系统性的方案打破堵点。市委十四届三次全会明确提出,聚焦科技产业融合培育成果转化优势,健全科技成果发现和评价机制,建设高标准技术市场体系,促进科技成果中试熟化,加快科技成果应用场景建设。
此外,另一个被反复提及的关键词是“中试”。研究表明,新科技成果经过中试后产业化成功率可提升50%,但由于中试平台建设一次性投入大、回报周期长,往往是科技成果转化的真空地带,成为制约科技成果转化的关键短板。在此基础上,成都进一步提出,将重点布局建设一批概念验证、中试熟化、小批量试生产等中试平台,鼓励科研机构与政府、企业等共建行业中试机构,加快科技成果应用场景建设。
如何优化产业结构
推动产业链加速迈上中高端?
创新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企业是当之无愧的创新主体。其中,“链主”企业作为产业链上的“超级节点”,担负着产业生态集聚者的重任,往往能带动形成区域产业集群。
成都生物医药领域的“链主”企业之一,倍特药业前瞻性布局创新小分子、生物大分子、核素药物、基因与细胞治疗等数个前沿领域。一方面,公司“全链”优势不断夯实,另一方面,公司分别与西岭源药业、成都伊诺达博、成都圣诺药业合作开发部分原料药项目,还与成都海圻、成都格林泰科等企业在新药筛选及药物评价等方面进行了大量合作。
为何有这样良好的合作?“蓉创大调研”采访中,倍特药业药物研究院院长黄浩喜这样说,“只有开放合作、协力发挥各自所长,才能助推整个生物医药产业更好发展。”
像倍特药业和上下游、左右岸企业“‘链主+配套’融通发展”的模式,正是这座城市乐见并推崇的。
为深入实施产业“建圈强链”,优化产业结构,推动产业链加速迈上中高端,中共成都市委十四届三次全会指出,实施企业“四上”攻坚、“链主”企业培育、“链主+配套”融通发展三大行动,打造创新型企业集群梯队。今年新培育国家高新技术企业2000家以上、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50家以上,新上规工业企业300家以上、服务业企业500家以上,新上云企业2万家以上,新上市企业15家以上。
实际上,今年初印发的《关于聚焦产业建圈强链支持实体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十条政策措施》已明确,着眼国际大循环、国内大市场、区域大协作,促进链主企业和配套企业协同发展,重点对“链主”企业新引进与自身没有资产关联的配套企业或者通过集中采购等方式将本地配套企业纳入供应链体系的,由区(市)县对“链主”及配套企业给予综合支持,着力增强产业链供应链安全稳定运行的韧性。
“以技术创新引领产业变革,打造以实体经济为支撑的现代化产业体系。”市委十四届三次全会如是指出。市经信局市新经济委局长、主任张新宇表示,成都将着力从支持技术创新有针对性地赋能产业、构建技术创新全流程的支撑体系、营造有利于技术创新的发展环境三个方面,增强产业科技创新动能,推动制造业高质量发展,加快打造以实体经济支撑的现代化产业体系。成都将突出实体为本、融合发展,突出新旧转换、双轮驱动,突出开放合作、区域协同,突出有效市场、有为政府,形成推动产业高质量发展的强大合力。
如何加强开放合作
用好国内国际两个市场两种资源?
从“蓉”出发17年,目前,新基因格已经在四川、甘肃、重庆、贵州4省市和美国设立11家分支机构,企业的DNA鉴定报告已经被40余个国家和地区采信作为移民材料。
今年3月刚刚获得我国工业领域最高奖项——中国工业大奖表彰奖,成都中建材让发电玻璃变为现实,并先后在成都、河北邯郸、江西瑞昌等城市建立了9个工厂,未来将把中国的绿色能源技术带到世界各个角落……
开放合作、区域协同,是这些科创型企业不约而同的选择。
这,也是中共成都市委十四届三次全会提出深入推进科技创新引领现代化产业发展所明确的。
面对全球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的发展趋势,必须把加强科技创新摆在更加突出位置已成为共识。为此,成都明确,突出开放合作、区域协同,高水平用好国内国际两个市场两种资源,增强在全球产业链供应链创新链中的主动权和影响力。
作为国家中心城市、成渝极核城市,成都聚集了中西部地区最多的市场主体、资金总量和人才总量,是区域内各类创新要素汇聚的首选地。市场主体方面,总量居全国第二、仅次于深圳。新发展格局下,这些创新发展的生力军,正成为产业前沿的弄潮儿。
去年,好医生集团位于成都高新西区的自动化智能仓储物流中心全面启用,公司各类中医药产品以此为起点销往全国。在走向世界的征途中,好医生集团用现代科技阐明中医药理论。
“我们在2021年成功获得加拿大上市许可,企业在创面修复领域走向国际化迈出坚实步伐,同时也为同类中药海外注册、走向国际打下良好基础。”
--------四川省医药行业协会会长、好医生集团董事长耿福能感慨道。
科创引领,蓉企焕发活力,产业发展的活力图谱正渐次展开。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