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升非法集资风险防范意识参与非法集资风险自担
2018年05月28日


什么是非法集资?



非法集资是指未经依法许可或者违反国家有关规定,向不特定对象或者超过规定人数的特定对象筹集资金,并承诺还本付息或者给付回报的行为。



主要特征



未经有关部门依法批准或者借用合法经营的形式吸收资金;


通过媒体、推介会、传单、手机短信等途径向社会公开宣传;

承诺在一定期期限内以货币、实物、股权等方式还本付息或者给付回报;

向社会公众即社会不特定对象吸收资金。


表现方式



近年来,我国非法集资形势依然严峻,非法集资手法发扬不断翻新。目前非法集资活动新的典型手段有以下几种:

1.假冒民营银行的民义,谎称已获得或正在申办民营银行的牌照,发售原始股或吸收存款。

2. 打着境外投资、高新科技开发旗号,假冒或虚构国际知名公司网站,诱骗群众向指定账户汇入资金,然后关闭网站,携款逃匿。

3.打着“养老”的旗号进行非法集资,主要有两个突出的形式:以投资养老公寓为名,引诱老年人“加盟投资”;举办养生讲座、免费体检等,引诱老年人投资。

4. 以高价回购收藏品为名进行非法集资,承诺约定时间后高价回购,引诱购买,然后携款潜逃。




5.某些互联网投资中介平台虚构投资项目,以高息为诱饵,进行集资诈骗。

6.通过各种形式发布广告,以销售理财产品、基金产品等为载体,承诺高收益,非法募集资金。

7.部分消费返利网站打出“购物=储蓄”等旗号,谎称”购物“后一段时间内可分批次返还购物款,非法吸收社会公众资金。

8.  一些地方的农村合作社打着合作金融旗号进行非法融资,突破”社员制”“封闭性“原则,超范围对外吸收资金,用于转贷赚取利差或将资金用作其他方面牟利等。

9.  部分商铺开发商非法将商城分成若干小商铺,通过承诺售后包租、定期高额返还租金或到一定年限后回购,诱导公众购买,进行非法集资。


科学运用六种技巧

识别非法集资陷阱


看收益

相比银行贷款利率和普通金融产品的回报率,多数情况下明显偏高的投资回报很可能就是投资陷阱。

看牌照

识别真假金融机构,看其主体资格是否合法,以及其从事的活动是否获得相关部门的批准,看其经营场所是否摆放有关金融监管部门的金融类业务许可证和工商行政管理部门颁发的营业执照;其次看其经营的业务是否属于发证机关核准的业务范围内。

学知识

社会公众在计划投资某种金融产品时,需掌握必要的金融知识,仔细阅读相关合同条款,不要轻信推荐人员口头宣传。对于从事股权买卖、创业投资和私募股权投资等产品结构复杂、风险较高的业务,需要较强的专业知识,要正确地判断风险,不被所谓的高回报所诱惑。

多咨询

广大市民可通过政府网站,查询相关企业是不是合法的上市公司、是不是可以发现公司股票、债券、国家以及是否为国家规定的交易场所等,是否具备发行、销售股票、出售金融产品以及开展贷款业务的主体资格。广大市民应多向相关机关进行咨询,详细了解情况后再做决定。千万不要抱侥幸心理,盲目投资,造成损失。

慎决策

对亲朋好友低风险、高回报的投资建议和反复劝说,要多与懂行的朋友和专业认识商量、审慎决策,防止成为其发展的下线目标。特别是中老年人面对高额回报的宣传时,特别需要提高警惕,不要轻信,投资前要和子女或朋友商议,并对公司经营运作情况进行深入调查分析,提高判断力,增强自我保护意识。

强理性

增强理性投资意识,坚信“天上不会掉馅饼“,不能因所谓的”高返还“动了贪小便宜的念头。高回报往往伴随着高风险,不规范的经济金融活动更是蕴藏着巨大风险。


重点风险领域



以私募基金之名行非法集资之实

受高额回报诱惑,陷入“原始股”非法集资骗局

利用电商平台进行非法集资

代币发行非法融资活动

传销与非法集资现象交织

非法集资活动呈现“下乡进村”趋势


警惕“校园不良网络借贷”陷阱


非法集资警句